江湖上流传,
“不吃裹蒸等于没来肇庆”一说
这个是对肇庆裹蒸的一种认可,
也是值得来的一次文化体验
此前央视新闻直播间直播过裹蒸制作
相信大家都看过报道
不过该团队还剪辑了一条3分钟的视频
这个应该很多人没留意
这里肇庆市旅游局微信与大家分享下,
总体拍得挺好的
↓↓
肇庆裹蒸与人们熟悉的“端午粽”有明显的区别。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,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,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柊叶包裹、水草包扎,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。而且内涵也不同,肇庆裹蒸寓意果实丰硕,日子蒸蒸日上,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及代表喜庆,端午粽则是为了纪念屈原。
来自肇庆市旅游局截图
柊叶是特别的,刚出炉裹蒸,久经煲煮的柊叶已变深绿色,糯米表层吸收了叶绿素,呈现一层通透的浅绿,与糯米绿豆混合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,其味松化爽滑甘香,口感软滑,吃后齿颊留香,肥而不腻风味独特。
来自肇庆市旅游局截图
肇庆裹蒸历史悠久,至汉代,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包裹蒸的习俗,一直沿袭至今。裹蒸还曾奉为贡品,南齐明帝肖鸾大年初一尝食裹蒸粽后,为其美品倾倒,竞舍不得一次吃完。特嘱咐说:曾说:“我食此不尽,可四片破之,剩余权当晚食。”可见对裹蒸之珍爱。清代诗人王仕祯有诗赞肇庆城乡除夕熬煮裹蒸的盛况:“除夕浓烟笼紫陌,家家尘甑裹蒸香”。
肇庆裹蒸,内料以糯米、脱衣绿豆、猪肉为主,热食清香四溢,入口松化爽滑,让人回味无穷,被誉为“舌尖上的珠江恩物”,连美食专家都忍不住赞叹:“打开热气腾腾的肇庆裹蒸,柊叶的香气扑鼻而来,糯米化为无骨的绵滑,那五花肥肉的沉默,为了迎接一顿欢愉的舌尖快感。”
现在每年春节或是一些重要特别的日子,部分肇庆老街坊,一般在老城区或乡村,都会包制裹蒸,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和文化,已经深植街坊心中。在春节期间,走走老城区和乡村,你会邂逅裹蒸香,颇有家的味道。
裹蒸是肇庆的名片。它裹着糯米、绿豆、猪肉;更裹着传统、人情、思忆。它散发的是美味,承载的是乡情。
剑胆琴心摄,来自肇庆市旅游局
让更多的肇庆孩子都学会包裹蒸,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。只会吃,是永远传承不了手艺,只会背"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去……"也永远体会不了"粒粒皆辛苦",习劳知感恩!近年来像小悟龟公益会等社会团体都会组织一些相关活动,让亲子多一些体验,传承好传统。
习劳知感恩,文化手相传。肇庆裹蒸不但是一种传统美食,更是一种文化,而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不应只是一个口号,更是手手相传一种温度。
最后,真空袋紧紧裹住的熟裹蒸会再穿上一件华丽的外衣,上面印有各项参数信息,就可以装箱外售了。
肇庆裹蒸香
来肇庆,记得品尝下这种独特的味道
也是感知一方文化的好途径!
各大电商平台都可以找到肇庆裹蒸(肥仔伟、皇中皇、裹香皇等),一个你可以带得走的肇庆!
有一种味道叫肇庆味道!